长久以来,植物学界一直有个悬案:土豆到底是谁家的娃。直至近日,专注于细胞生物学领取的顶尖期刊《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重磅研究才揭示这个谜底:900万年前番茄和类马铃薯杂交,它们的后代最终演化成了今天的马铃薯(土豆)。
原来,用番茄酱蘸薯条时,是在吃亲子餐!
从形态学上看,有一种不结块茎的植物叫“类马铃薯”,它长得和土豆几乎一模一样,所以类马铃薯一度被认为是马铃薯的直接祖先,是“不结薯的马铃薯”。
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却发现,番茄组与马铃薯组的遗传距离更近。这就很离谱了,土豆长在地下,番茄在枝上结果,颜色、味道、构造简直是天壤之别。
为了解开这个谜,中国农科院黄三文院士团队联合中外科学家开启了“优薯计划”。他们收集了栽培马铃薯和其107个野生亲戚的基因组,构建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野生马铃薯基因组数据库,样本总数超过450个。
这就好比为土豆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做了超高精度的亲子鉴定。结果,一个隐藏了900万年的惊天秘密浮出水面。
类马铃薯和番茄约在1400万年前开始分化。大约900万年前,在南美大陆上,番茄的古老祖先和类马铃薯的祖先,这两个已经分家了500万年的远房亲戚,不知何故,打破了生殖隔离的次元壁,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跨界热恋,并成功诞下了爱情的结晶——最早带有薯块的马铃薯。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基因组所博士后张平贤表示,由于被子植物的特殊性,细胞器质体的基因组都来自母本。他们经过对比研究发现,马铃薯的杂交母本是番茄,而父本是类马铃薯。
是的,你最爱吃的土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血儿。
既然马铃薯是番茄和类马铃薯的杂交品种,那在“爸妈”都无膨大薯块的情况下,为什么马铃薯能长出块茎这一全新的器官呢?
黄三文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猜想:这可能是基因组重组的结果。番茄和类马铃薯这两个家族的祖先杂交后,它们的基因重新组合,意外地创造出了“薯块”这个独特的器官。基于此,研究团队进一步追溯了马铃薯薯块形成关键基因的起源。
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完美继承了父母双方的最强技能点:
结薯开关基因(SP6A):SP6A来自番茄一脉,这个基因像个发令枪,告诉土豆“开始长肉”。
塑形基因(IT1):IT1来自类马铃薯一脉,这个基因负责把地下茎塑造成圆滚滚的块茎。
新发现的功能基因(DRN和CLF):这两个基因相当于给这个“外挂”加了双重保险。
这还没完!土豆的基因组至今仍保留着一种“马赛克”镶嵌模式——约24%的基因随机地继承自番茄或类马铃薯的祖先。这让它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脱颖而出,爆发式地分化出100多个物种,从热带森林到高山草甸,几乎无处不在。
最终,这个900万年前的混血儿,凭借着爹妈给的优良基因和自己努力,一步步逆袭,走上人类餐桌,成为第四大粮食作物。
对于“土豆是番茄的后代”的论断,黄三文说:“我们只是读懂了进化留给我们的密码,而真正的创造,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他们将开展让马铃薯实现杂交种子繁殖的科研工作,同时尝试把IT1等马铃薯关键基因导入番茄以令后者形成块茎。
参考资料:
[1]李晨.“混血儿”马铃薯寻亲记[N].中国科学报,2025-08-01(001).
[2]李丽颖.马铃薯“身世之谜”如何被解开?[N].农民日报,2025-08-05(007).
[3]Zhang, Z., Zhang, P., Ding, Y., et al. (2025). Ancient hybridization underlies tuberization and radiation of the potato lineage.
Cell, 188, 1-17.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736-6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