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翻开“吃货人的终极梦想”的清单,很可能会有四个字:榴莲自由。但很多人不知道,过去只能靠进口的榴莲,现在中国自己也能种了。
从海南到广东,甚至北方的科研基地都在悄悄发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产榴莲到底“落户”了哪些地方?
榴莲喜高温,不耐寒。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当温度低于10℃时,榴莲树会停止生长,甚至可能遭受冻害;而长期高温超过35℃也会对榴莲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东南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当地榴莲在甜度、口感、质地上,一度遥遥领先。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 年中国榴莲进口量创下156万吨的历史新高,占领了全球贸易总量的95%。
那为什么我们不自己种榴莲呢?除了气候条件,榴莲从嫁接、种植到结果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部分优质品种甚至需要7~8年才能结出果实。各类严苛的生存条件导致了我们基本上见不到国产榴莲。
不过,“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怎么会轻易放弃。其中,海南率先入局。
海南的气候条件与榴莲主产国泰国、马来西亚相似,具备种植榴莲的先天优势。这里全年高温,冬季平均气温在18℃以上,完美避开榴莲怕冷的弱点。目前,海南已种植近5万亩榴莲,主要集中在三亚、保亭、乐东等南部市县。
目前,才上市的“树上熟”品种成国产榴莲最大王牌。进口榴莲因运输距离远,七成熟时就被迫采摘,风味折损;而三亚榴莲可挂树自然成熟,果肉香甜、无酸涩,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能做到不超过48小时。
此外,技术团队提炼深海杂鱼制成鱼蛋白肥料当做“树上熟”的“特殊食谱”,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灌溉。对比试验显示,食用“海鲜”的榴莲树生长提速,果肉饱满度提升20%,糖度高达38以上,远超进口榴莲25~30的平均值。
除了主阵地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也成为了国产榴莲的试验田。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个榴莲适种区。景洪市、勐腊县等地年平均气温21.7℃,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部分低海拔河谷地区的小气候环境与东南亚榴莲主产区极为相似。2023年,西双版纳首批商业化种植的榴莲已成功挂果。
广东省湛江市的徐闻县凭借其热带季风气候,也成为榴莲种植的潜在区域。虽然冬季偶有低温影响,但通过防风林建设和微气候调控,部分农户已实现小规模种植。2024年,徐闻县试验基地的榴莲树已进入丰产期,单株产量可达30~50公斤。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防城港等地的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引进耐寒品种和采用温室大棚技术,已实现榴莲的安全越冬。特别是在防城港市,通过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成功将榴莲种植纬度推进至北纬22°。
虽然地处亚热带,但福建省漳州市通过抗寒砧木嫁接和冬季保温措施,在部分避风向阳的丘陵地带成功开展榴莲的试验性种植。当地农业部门预计,未来3~5年内可实现小规模商业化生产。
四川攀枝花凭借其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也成为榴莲北移种植的意外之选。通过精准灌溉系统和防霜冻技术的应用,攀枝花的榴莲试种项目已取得初步成功,2024年已有少量果实成熟。
从海南到四川,从热带到温带,中国榴莲种植版图正在疯狂扩张。虽然短期内榴莲价格不会明显下调,还得靠进口解馋,但国产榴莲的崛起,已经让吃货们看到“榴莲自由”的曙光。
下次逛超市,不妨留意下标签,说不定就能买到海南产的榴莲了呢!
参考资料:
[1]侯雅洁.“榴莲自由”何时能实现?[N].农民日报,2025-06-06(002).
[2]杨琼文.国产榴莲种植版图北扩提速[N].海南农垦报,2025-06-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