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未设置支持javascript
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科普系列访谈——3D打印突围传统,轨道交通迎来创新变革
发布时间:2025-05-26 22:54:20
|
科技专家
|
浏览量2534
·
评论0
·
点赞312
|
漫科学
|
科创扬帆,科普同行
科普图文简介:
漫科学科普平台有幸邀请到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电气维修车间主任武创,深入探寻3D打印技术如何在轨道交通领域“落地开花”。

在科技浪潮中,3D打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在轨道交通领域崭露头角。重庆市科技活动周期间,漫科学科普平台有幸邀请到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电气维修车间主任武创,深入探寻3D打印技术如何在轨道交通领域“落地开花”。

1926933949070098434

(直播现场。漫科学记者 摄)

轨道交通维修的“破局利器”

武创以生活中常见的2D打印作比,形象地说明3D打印就像是无数2D打印纸张的堆叠,最终构建出立体的物品。“从学术层面看,3D打印属于增材打印技术。我们可以利用金属粉末、塑料颗粒等原材料,借助粘合剂使其逐层堆叠成型。”武创解释道。

谈及3D打印的原理,他进一步阐述,任何物体都可以被切片处理。当我们在计算机中设定好要打印物体的长宽高参数后,机器便会像处理一瓶水一样,将其从下到上分割成多个切片。随后,通过精密的计算,原材料被一层一层地打印堆积,最终呈现出我们想要的三维效果。这种技术打破了传统制造的局限,为复杂结构的物品制造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在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中,设备零部件损坏是维修人员面临的常见难题。当零部件出现损坏时,制造或购买新的零部件往往成本高昂、流程繁琐,甚至有些生产企业不对外销售零件,这给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这条已经运营20年的线路,许多20年前的设备如今已停产,部分厂家甚至已不复存在。一旦这些设备出现问题,维修人员就必须另寻他法。“虽然我们自己新造或者加工部件也能解决问题,但后来我们发现,3D打印技术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更快速、更高效的维修手段。”武创说道。因此,从2016年开始,武创及其团队便将精力投入到3D打印相关产品的研发中。

1926934008209784834

(直播现场。漫科学记者 摄)

轨道交通未来的“潜力之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将在轨道交通的更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定制化零部件制造方面,3D打印可以根据列车的实际需求,快速制造出个性化的零部件,提高列车的性能和适应性;在应急维修方面,3D打印可以快速响应,及时提供所需的零部件,减少列车停运时间,保障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

重庆市科技活动周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科技前沿、感受科技魅力的平台。而3D打印技术在轨道交通维修领域的应用,正是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一个生动案例。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记    者:叶家余

编    辑:李家勇

主    编:陈   鑫

主编: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创作来源: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请联系客服
责任编辑:漫科学
评论

暂无评论

漫科学APP发表评论或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