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过,气温逐渐升高,想去户外玩水的心已经按捺不住了。但别急,外出玩水需谨防感染血吸虫病,前段时间中国疾控中心也发布了提醒。
血吸虫病究竟是什么病?它是如何传播的?怎样才能避免感染?
(图源“科普中国”)
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的?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七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其中前三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21种/类被忽视热带病之一。目前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属法定乙类传染病,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血吸虫能够顺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离不开钉螺的“鼎力相助”。或许你觉得自己从未见过钉螺,其实它可能潜伏在某处水沟、稻田或芦苇滩。
血吸虫的发育分为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共七个阶段,其中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它是由虫卵孵化成毛蚴后钻入钉螺发育而成,钉螺释放大量尾蚴到水中,使含有尾蚴的水体成为疫水。人如果接触疫水,只需短短10秒,尾蚴就会迅速从皮肤钻入体内导致感染。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到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导致门静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人的外貌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间也称之为“大肚子病”。
血吸虫病的流行历史久远。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血吸虫病病例,是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流域一座距今6200年的坟墓内的遗骸,研究人员在其腹内发现了血吸虫卵(根据外观判断可能是埃及血吸虫卵或间插血吸虫卵)。
1972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女尸和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出土的西汉男尸考古工作中,均发现了日本血吸虫虫卵,确证了我国2100多年前就有血吸虫病流行。
1905年,湖南常德的广济医院收治了一位18岁的郑姓青年渔民,经检查发现其粪便含日本血吸虫虫卵,被确诊为血吸虫病患者。该院美籍传教士医生罗根(O. T. Logan)将结果发表在《博医会报》上,这位渔民成为中国国内发现的首例现代血吸虫病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吸血虫和血吸虫不是同一种寄生虫。吸血虫常常指的是水蛭,又称蚂蝗,是一种以吸血或食腐肉为生的体外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尾蚴。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
部分患者接触疫水皮肤会有刺痛感,继而出现丘疹和瘙痒。感染后可能有以下症状:
1.1-5天后可出现咳嗽(易被误认为感冒),反复感染者肺部症状较严重。
2.经过30-60天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特征,并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数患者会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3.反复感染且未经规范治疗者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腹水、巨脾、结肠增厚等,儿童反复感染还可导致侏儒。
感染血吸虫病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因此,不接触疫水、安全用水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当生产和生活必须接触疫水时,可以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预防性服药来预防感染血吸虫。
当不可避免地接触了疫水,出现了发热等症状或脱离水体一个月后,应主动及时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查以便诊断和治疗。
吡喹酮是目前唯一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如果确认感染,应谨遵医嘱服药,加强随访。
眼下正值出游的好时节,大家务必做好防护!
参考资料:
[1]许静,王强,等.中国血吸虫病防控历史回顾与展望:从发现到阻断传播[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5-04-15.
[2]寇海川.夏季涉水当防血吸虫病[J].科技视界,2024,14 (10).
记 者:叶家余
编 辑:卢婷婷
主 编:陈 鑫
总编辑: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