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网友洗虾时手指被刺了一下,没有伤口,没有出血,甚至也不疼。两天后,他的左上肢却开始肿痛,连动也不能动,更严重的是,左手掌及前臂出现了很多水疱,还有局部瘀斑,送医诊断后为感染创伤弧菌,最终只能将左胳膊切除。
那么,为什么被鱼、虾等海鲜扎一下就如此严重?
(图源“央视农业”)
什么是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也叫“海洋弧菌”,俗称“食肉细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人类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之一。
创伤弧菌可以分为Ⅰ、Ⅱ、Ⅲ三种生物型,90%的患者感染的是生物Ⅰ型,生物Ⅱ型主要引发鳗鱼温水弧菌病,生物Ⅲ型仅在以色列造成过弧菌感染爆发。
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喜欢寄生于温暖海水中的虾、蟹、蚌、牡蛎等海洋生物中,在有氧、低氧或者无氧环境下均能生存。因此,创伤弧菌感染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海水水温在23℃-29℃时发病率最高。少数病例可见于寒冷水域,4-11月份为该病主要高发期。
携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在室温下可以大量繁殖,生食海鲜和伤口接触到海产品或海水是引发人类感染的两大主要途径。
·伤口接触。
经破损皮肤接触海水、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皮肤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食用污染。
主要为生食或半生食牡蛎等海鲜,引起肠道感染,表现为原发性创伤弧菌性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不小心被鱼虾刺伤后怎么办
·认真消毒
若不小心被海鲜刺伤,要及时将伤口内的血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持续挤压,挤出毒素,并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至少15秒,随后用酒精或碘伏擦洗消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鱼、虾等海鲜的刺比较尖,有时扎得很深,皮肤表面可能不会出血,但细菌、病毒可能已经入侵。此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消毒。
另外,创伤弧菌具有嗜盐性,自行处理创口时,切忌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上,以免加重感染。
·避免感染
消毒后,不可继续处理海鲜,不要再碰水。另外,切忌吮吸伤口,一旦口腔黏膜有破损,细菌就会顺着破损处血液到达全身,引发全身感染。
·及时就医
若被烧熟煮透的海鲜刺伤,可以先观察一下。若几小时后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等情况,也建议就医。
创伤弧菌感染是一种截肢率和死亡率双高的疾病,根据相关文献显示,人感染后死亡率高达58%,且病情进展速度快,70%患者在感染后48小 时内死亡,90%患者在感染后一周内死亡,主要死亡病因为脓毒症导致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
再次提醒大家,在处理鱼、虾、蟹等海鲜食品时尽量戴手套,如果不小心被扎到,千万不要硬拔,及时消毒,尽早就医!
参考资料:
[1]鲍敏旭.揭秘深海中的“隐形刺客”——海洋创伤弧菌[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5 (02).
[2]李建.吃海鲜,远离创伤弧菌[N].中国消费者报,2023-09-21(004).
记 者:叶家余
编 辑:卢婷婷
主 编:陈 鑫
总编辑: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