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拥有超过400种本土屎壳郎,但这些屎壳郎却对牛羊粪便敬而远之。
于是,澳大利亚引进了四十多种屎壳郎以解决粪便堆积的问题。经过筛选,中国屎壳郎凭借其独特的修剪技术脱颖而出。因此,澳大利亚会定期从中国进口一批屎壳郎,专门用来清理农场粪便。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屎壳郎这么“好用”?
本土屎壳郎讨厌外来粪便
屎壳郎的学名是蜣螂,成年屎壳郎颜色呈黑色或者棕红色,背壳略带光泽。它们喜欢栖息在动物的排泄物中,粪球不仅是粪甲虫的食物,也是筑巢材料,尤其是在繁殖期,粪甲虫会在每个粪球中产下一颗卵,繁衍后代。
如果你曾经生活在农村或牧区,应该就会注意到一种现象:牲畜前一天排出的粪便,第二天就会消失,这就是屎壳郎的贡献。
正是因为处理排泄物的本领足够优秀,屎壳郎可以说是拯救了很多国家的环境。从1967年至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在澳大利亚荒野释放了44种屎壳郎,其中23种已在野外初步建立种群。
实际上,澳大利亚本土是有400多种屎壳郎的,但他们还是需要从南非、法国、中国等国家引进屎壳郎。
原因是澳大利亚本土的屎壳郎比较“挑食”。
18世纪,英国殖民者将牛和奶牛带到了澳大利亚,然而本土屎壳郎的传统口味是袋鼠和考拉的粪便。与有袋动物的干便便相比,牛粪黏稠难以清理,水多的粪球比较重,滚动起来比较费力。
而在引入外国屎壳郎后,它们很快就开始了工作,本来要两个多月才能自然分解的粪便,被大量屎壳郎在两天内就搞定了。粪便的消失还让当地蚊虫数量减少了,拯救了几乎濒临破产的户外餐饮业。
外来屎壳郎也不好过
虽然外来的屎壳郎成为了救星,而且牛羊粪便成为了它们的专属粮仓,但这些救星的生活也不好过。
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跟它们的原生地实在是差异太大了,想要在这里扎根,食物只是一部分,还需要适应这里的土壤硬度、气候以及湿度。进口初期,这些外来屎壳郎其实很容易就会死亡,因此澳大利亚总是会进行定期补充。
半个世纪后,这些外来屎壳郎才终于建立了部分根据地,然而问题接踵而至。
2023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现,引入的很多外国屎壳郎感染了白僵菌。白僵菌是澳大利亚本土的真菌,它们对本地的屎壳郎影响不大,但对外国屎壳郎来说却是致命的。
这些白僵菌孢子在宿主体内传播,最终会从内而外的长出来,导致宿主死亡后,继续传播致命的孢子。
现如今,澳大利亚的屎壳郎争霸赛正在继续。
比如2022年,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的新型屎壳郎G.sturm非常擅长滚粪球。如果说之前的屎壳郎是地下工作,那G.sturm既可以在地上工作,又可以在地下工作,双管齐下,效率加倍。
参考资料:
[1]赵盛基.屎壳郎救了澳大利亚[J].小学教学研究,2016 (21).
[2]中国屎壳郎与澳大利亚牛粪[J].保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 (03).
记 者:叶家余
编 辑:卢婷婷
主 编:陈 鑫
总编辑: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