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觉得苦瓜太苦不喜欢吃,现在觉得也还好;小时候觉得纯牛奶是腥的,加糖也喝不下去,现在觉得是清甜的。我以为是我长大了,原来是味蕾死了,怪不得以前挑食,现在什么都吃。
那么,味觉退化真的是年纪增长的征兆之一吗?
味觉感受逐渐衰退
在成年阶段,人的年龄每增加10岁,舌头上味蕾的密度就会下降约15%。到了80岁,感受甜味的阈值提高了2.5倍,咸味的感知灵敏度降低40%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舌头上的味蕾逐渐萎缩、减少,对味道的感知能力也随之下降。
与此同时,唾液分泌量也会减少至青年时期的60%,这使得呈味物质溶解效率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味觉的感知。就像一杯原本浓郁的咖啡,加了太多的水,味道就变得淡了。
味觉退化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老年人为了感受到 “滋味”,会过量摄入盐和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过量摄入盐糖的比例,是普通成人的1.8 倍。他们每日的钠摄入量平均达到了6.2g,是推荐量的1.25 倍 ,对料酒等调味品的依赖度也显著上升。
然而,大量钠的摄入,会加大高血压以及血压失控的风险,对肾脏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的身体也是如此,长期高钠饮食,会给身体各个器官带来沉重的负担。
除此之外,老年人对干渴的感知也会变得不那么敏锐了。随着身体的衰老,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也会随之减退。同时,肾脏浓缩功能下降,使尿液渗透压维持在350mOsm/L以下。这就好比身体里的 “缺水警报器” 变得迟钝了,即使身体已经缺水,也很难及时发出信号。
消化吸收变缓慢
“人老肠先衰”,随着年龄的增加,除了味觉下降,肠道功能也在下降和衰老。
2022年1月,《细胞》杂志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衰老的12大标志》,通过过去10年的衰老研究,增加了三个新的衰老标识,其中之一就是肠道微生物失调。研究发现,与衰老相关的微生物失调会改变肠道通透性,导致全身炎症和过早死亡。
从消化酶的分泌来看,老年人的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了40% ,胰腺脂肪酶活性降至青年期水平的60%。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它的减少意味着对蛋白质的初步消化能力减弱;而胰腺脂肪酶活性的降低,则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分解。
在肠道方面,肠绒毛表面积缩减了30% 。肠绒毛是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结构,它的表面积减小,就像一个仓库的存储空间变小了,能容纳和吸收的营养物质自然也就减少了。
同时,胃排空时间延长了48分钟以上 ,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变长,不能及时进入小肠进行后续的消化吸收,也会影响整个消化过程的效率。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老年人,是不是大部分都由以前的一天三顿饭慢慢变成了一天两顿饭。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这在饮食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你还能一天三顿,吃香喝辣,那恭喜你,还年轻!
参考资料:
[1]老年人味觉失灵是何因?[J].药物与人,2013,26(10).
[2]吕斌.愈吃味愈重 小心味觉退化[J].药物与人,2006(08).
记 者:叶家余
编 辑:卢婷婷
主 编:陈鑫
总编辑:余师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