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初,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H.A. Güler在对一颗小行星进行多年跟踪探测后,发现这个小行星行为异常,轨道也非常特殊,与大多数小行星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将这个发现提交给了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小行星中心(MPC)。
MPC将它临时命名为2018 CN41,确认它距离地球只有24万英里,比月球更靠近地球,因此属于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然而,仅仅过了17小时,MPC就“撤回了一颗小行星”。因为进一步研究发现,CN41根本不是小行星,而是马斯克在2018年发射到太阳轨道的那辆特斯拉跑车。
那么,此次乌龙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一辆跑车
根据“2018 CN41”这个命名,可以解读出一些信息,那就是这颗小行星初次发现是在2018年,C代表该天体被发现的半年周期,是在上半年发现的,也就是1-6月份。
而N41则表示在这个周期内发现小行星的顺序编号,也就是在上半年发现的第41颗小行星。这也是目前全球通用的命名规则了。
从时间线上看,这颗被发现的“小行星”和SpaceX发射猎鹰重型火箭也对得上。
2018年,SpaceX猎鹰重型火箭进行首次测试,由于对这次发射期盼值巨大,马斯克把自己使用的特斯拉跑车塞入火箭之中,作为一个载重载荷,这辆跑车是特斯拉第一款车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2018 CN41”中的“C”代表上半年,而猎鹰重型火箭就是在2月份发射的,这点也可以对得上。
从发射以来,这辆太空跑车一直都围绕太阳,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飞驰”,围绕太阳3圈左右,行驶了40亿公里。
曾有天文学家对这辆跑车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辆跑车将会在太空中漂浮数十亿年之久,其一端接近地球轨道,另外一端接近火星轨道,在这两点之间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2018年2月,首次发射的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图源:SpaceX)
类似的乌龙事件时有发生
事实上,这并不是人造物体第一次被“发现”为小行星。最近的一个案例是2020年发现的一颗被赋予了“2020 SO”的临时代号的“小行星”,最后证实是NASA于1966年发射“勘测者2号 ”月球探测器时使用的宇宙神-半人马运载火箭的末级。
此外还有如欧洲空间局(ESA)和日本航天局(JAXA)的“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被判明为“2020 GL2”。
MPC中心主任Matthew Payne对《天文学》评论说,随着火箭发射的增加和使用望远镜的调查方法的进步,我们目睹了关于人造物体的报告越来越多。虽然MPC会采用多种方法核实发现的天体是否是人造的,但在本次事件中,所有方法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据悉,目前MPC正在与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合作开发一种系统,该系统可以确切地检测出不在绕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并将其从数据库中排除。
近些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和观测体制的完善,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前被忽视的小行星。其中也包括一些即将与地球相撞之时才发现的小小行星,并在实际预告的时刻作为流星、火流星被观测到,或是作为坠落的陨石被回收。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事件象征着私人太空开发正在扩展到地球圈之外,但同样希望建立有效机制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以确定一颗“小行星”是否真的是小行星。
事后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不是马斯克以及SpaceX名气太大,在发射猎鹰重型火箭的时候关注度太高,并且当这辆跑车被发射到太空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这颗“小行星”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都与“跑车”对上了。否则的话,即便是专业的天文学家,也无法看清30多万公里外天体的样貌,只是看到一个移动的亮点。
如果是偷摸着发射的话,太空中就会多出这样一颗天体,谁也不会想到,远在30多万公里外的太空上,一个拥有自己轨道的天体,竟然是一辆“跑车”。
参考资料:
[1]金岩石.马斯克的火箭挑战了什么?[J].中外管理,2018 (03).
[2]康琳.跑车上天,不过是多了一件庞大的太空垃圾[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8 (04).
记 者:叶家余
编 辑:卢婷婷
主 编:陈鑫
总编辑:余师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