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未设置支持javascript
为什么衣服穿那么多,还是觉得很冷?
发布时间:2024-12-18 17:15:48
|
生活健康科学
|
浏览量1215
·
评论3
·
点赞36
|
漫科学
|
科创扬帆,科普同行
科普图文简介:
在寒冷的冬季,许多人秉持着 “穿得越多越暖” 的观念,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在寒冷的冬季,许多人秉持着 “穿得越多越暖” 的观念,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冬季穿衣保暖的关键在于有适宜的厚度以及足够的空气层,而非单纯的衣物数量叠加。因为与我们皮肤接触面积最大的往往是空气,所以锁住皮肤周围热空气才是保暖关键。


明明穿很多,为何仍觉冷?

人体存在 “冷觉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的温度感觉中枢,它通过神经传输感知 “冷”,而我们对冷暖的感知与生俱来,且随体温变化、身体部位以及早晚温差而改变。


而人体热量在冬季主要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散失。

热传导发生于身体接触冰冷物体时,如坐在寒冷的石凳上,热量会依据傅立叶定律从身体流向低温物体,其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接触物的温差、接触面积和接触物导热性,故而冬季应减少此类接触。

热对流在风大时作用显著,冷空气流动会快速带走身体热量,风速越快、空气越冷,体温流失越迅速,这便是大风天寒冷加倍的缘由。

热辐射也不容小觑,人体会不断向外发射红外辐射,若缺乏衣物遮蔽,热量会迅速消散,寒夜中保暖覆盖物不足时人体失热便是例证。

1869310027825471490

为抵御热量流失,穿衣策略至关重要。衣物要减少热量通过这三种方式散失,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空气层。

空气层是指衣服与人体之间存在的空气间隙。人体不断散发热量,会使这部分空气逐渐升温,从而起到保暖层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层数越多越好。空气层过厚会产生内外温差引发热对流,且过多层数会挤压空气层,户外行走时衣服摩擦、挤压也会加速空气流动,导致热量散失加快,让人感觉寒冷潮湿、不适甚至生病。


学会“三明治”穿衣法

基于此原理,在寒冷的冬天,“三明治” 穿衣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是内层,这一层要选择柔软、透气且贴身的衣物,比如纯棉或速干材质的内衣。其主要功能是快速吸收身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汗液,保持皮肤干爽。因为如果汗水在皮肤表面停留并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使人感到寒冷。速干材质的内衣在这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它能将汗液迅速传导至外层衣物,加快蒸发速度,减少身体热量散失。

中间层是保暖的关键所在,通常选用抓绒、羊毛或羽绒等保暖性良好的材质。这些材料的纤维之间有着丰富的空隙,能够储存大量空气,形成有效的隔热层,阻止身体热量向外扩散。

外层的主要作用是防风防雨,同时兼顾透气。常见的外层衣物有冲锋衣、风羽绒服等。它们能够阻挡寒风直接穿透衣物,保护中间的保暖层不受冷空气侵袭。好的外层衣物还具备一定的透气性,能够让身体散发的湿气顺利排出,避免在衣物内积聚,从而保持身体的干爽和舒适。例如,一些专业的冲锋衣采用了高科技面料,既防水防风又透气,能在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为我们提供良好的防护。

1869310115461259265

三明治穿衣/央视网

除了遵循 “三明治穿法”,冬季穿衣还有一些小技巧。某些特定部位的冷暖与整体温度和循环紧密相连,这些部位暖和了,代谢活跃度才会增强,内脏温度得以提升,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才会暖和。比如,注意领口、袖口和脚踝等部位的保暖,可以选择高领毛衣、加绒的手套和厚袜子。头部散热较多,佩戴帽子也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另外,在户外活动时,可根据运动量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因出汗后着凉。


冬季穿衣并非单纯追求数量,而是要巧妙利用空气层,合理搭配不同功能的衣物,这样才能在寒冷的季节里既保持身体温暖,又能行动自如,享受冬日的美好时光。


参考资料:

[1]洁芳.怎样穿衣更暖和[J].农村新技术,2013,(12):42.

[2]“三明治穿衣法” 冬天保暖新时尚.新华网.2024

创作来源: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请联系客服
责任编辑:漫科学
评论
烽火戏诸侯
每次冬天一刮风就感觉冷得刺骨,原来是因为热对流。
摩登酷 Girl
这篇文章真是及时雨!我每年冬天都手脚冰凉,看来是因为没注意到领口、袖口这些部位的保暖。
国学爱好者
以前冬天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结果一动就出汗,风一吹又冷得不行。现在知道了‘三明治’穿衣法,我明天就试试。
漫科学APP发表评论或查看更多评论